心理咨询来访者须知
时间:2017-09-26 19:33:34 点击: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咨询的效果与来访者个人的意愿与努力密切相关。


保密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原则之一,也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及咨询的相关问题不会被随意谈论,来访者是否接受过咨询以及咨询的内容都不会被透漏给其他人。但下述几种情况除外:(1)来访者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倾向;(2)来访者的问题涉及法律责任;(3)为了能更好的帮助来访者,咨询师提出个案讨论或申请督导,但仅限专业场合,同时须隐去来访者的个人化信息。


向咨询师坦城地表露自己,不必掩饰或伪装,来访者应把自己内心真正的困惑或咨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感受都及时地与咨询师沟通,以便更快更好地达到咨询效果。


是否开始或终止接受心理咨询都由来访者本人决定,咨询师只能提出建议,无权强硬要求。相应地,随意地终止给咨询带来的不良影响也由来访者本人承担。咨询过程中,若对咨询方向或方法有异议,可与咨询师进行必要的讨论并修正。


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助人自助”,所以咨询的主角不是咨询师,而是来访者自己。咨询师是协助来访者逐步完善性格,重新认识自己,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而不会替代来访者做做硬性选择。在咨询过程中,对生活所做出的具体选择和决定以及因此产生的结果,由当事人本人负责任。心理咨询师不能给你明确硬性“决策”。比如说离不离婚,与恋爱对象是否继续保持关系等问题,不少来访者希望咨询师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则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的“硬性指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访者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心理咨询不是“一帖灵”,不要以为咨询总能一次性解决问题。有些可能只需一次面谈,有些则需多次;有些可能比较具体明确,有些甚至来访者自己都不清楚,还有些可能说起来比较琐碎混乱……不管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咨询师都会耐心地倾听。来访者不必太在意自己的言语组织和逻辑表达,只需真诚地表述。


咨询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是应该相互尊重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因来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更不会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不适当的道德谴责或情感批判。来访者也应尊重咨询师,提前预约咨询时间,并严格遵守。认真配合咨询师的工作,按时完成“作业”,把个人的感悟与改变有效地反馈给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单纯的咨访关系,不允许发展其他私人关系;每次咨询也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网络咨询除外);一般来说,一周进行1~3次咨询,每次咨询时间50分钟。


咨询收费是保证咨询效果的专业手段。收费不仅是咨询师维持生计的手段,也是其劳动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一个没有适当付出的咨询过程,求助者是不大可能重视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也未必想通过努力真正去改变自己。收费正是通过求助者适当的经济付出,使其看重咨询过程,看重双方交流带给自己的启迪,不断进步,最终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