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 认为求诊心理咨询就是神经不正常,见不得人。
此种看法普遍存在,是把心理问题与重性精神病混为一谈。在美国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不定期地看心理医生,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看心理医生应该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普通,心理疾病同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我们的心灵特别需要呵护。
◉ 误区二 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
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有很大区别。心理咨询是指对个人进行心理帮助,让他度过心理困扰的难关,并对双方的讨论严格地加以保密,不得损害来访者的利益。所以,心理咨询的前提是来访者是一个需要心理帮助的个人。
◉ 误区三 心理咨询是聊天、谈心。
日常生活聊天虽可天南海北,古往今来,而实际上谈到有关自身隐私时就有相当的保留。心理咨询只关注来访者的问题,要求来访者坦诚,不加隐瞒,以便双方建立良好的协调治疗性关系。
◉ 误区四 心理咨询是灵丹妙药,只要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而是一年二年,甚至十几年沉积形成的,因而不可能一两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开始每周咨询1~3次,每次50分钟,以后根据治疗进展,延长为一周1次,两周1次,或一个月1次,直至结束治疗,具体治疗次数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加以确定。
◉ 误区五 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指导自己该怎么去做。
心理咨询效果的取得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心理咨询不是“授人以鱼,一日享用”,而是“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 误区六 请心理医师上门咨询。
心理咨询应在心理诊室进行,以示心理治疗的严肃性,否则影响咨询关系及治疗效果。非治疗场合容易陷入普通人际关系的泥潭,使心理阻抗增加,导致心理治疗失败。
◉ 误区七 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
◉ 误区八 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师。
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咨询并基本具备心理咨询素质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咨询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